日前,從國際計量局(BIPM)等效互認數據庫獲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電磁領域獲國際互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CMC)從144項增長到182項,用于表示CMC測量不確定度水平的矩陣數量從68個增長到81個,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第8位躍升至世界第3,標志著我國電磁領域校準和測量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在該領域的計量科技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CMC是國際計量界為實現各國校準測量數據全球等效一致而采用的一種重要評價形式,其數量和水平是各國計量院科研能力和質量體系有效的重要標志。全世界各國計量院都定期將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為CMC向BIPM申報,以實現相關校準與測量能力的國際互認。
“十一五”“十二五”以來,中國計量院在電磁、無線電等計量領域取得了多項先進科研成果,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提升。2015年7月起,中國計量院積極將各項科研成果凝練成CMC,并向所在區域計量組織申報,申報內容覆蓋從直流、低頻,到射頻、微波110GHz極寬頻率范圍內的電磁量。經多輪評審,中國計量院申報項目全部獲得國際同行認可,進入了BIPM等效互認數據庫。除新增38項CMC外,部分原有CMC能力得到加強,測量頻率、幅值范圍更寬,測量方法更趨完備。
在新增CMC中,“直流大電流比例測量能力”首次在國際上突破1E-6的測量不確定度瓶頸,比國際最高水平高近5倍,提升了我國大電流計量的國際影響力。該成果有效解決了工業現場300 kA超大電流在線計量校準難題,并為我國多家鋁、鉛、錳生產企業提供了大電流傳感器的在線校準和準確的量值溯源。相關成果還為冶金行業提升電解工藝效率、推進節能減排實施提供了有效支撐。
“開闊場和外推法天線測量能力”建設完成,結束了長期以來我國高精度天線增益無法溯源的狀況,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外推法天線增益校準能力的國家。該成果有力服務了我國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天線計量需求,為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
磁測領域CMC滿足了我國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行業的測量、認證需求,顯著提升了行業相關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為打破我國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在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和認證壁壘、把我國稀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國際競爭力做出了實質貢獻。
文章轉自: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官網
我國電磁校準與測量能力躍居世界前列http://www.nim.ac.cn/list/news/5088
上一篇:元旦的發展是歷史進程的選擇